有个养猴子的人,爱拿橡果喂猴子。一日他拿着橡果对猴子们说:“早上给你们吃三只,晚上吃四只好吗?”猴子们一听顿时火冒三丈、闹个不停。于是此人马上说:“那么早上吃四只,晚上吃三只好了。”猴子们顿时欢呼起来。
经验总结
关键字:本质、表象、判断
“朝三暮四”与“朝四暮三”在实质上并无区别,可是猴子们的喜怒哀乐却被实在的支配着,被主人言语上的虚华所支配。我们是否也经常会因为看不清事物的本质,而犯了朝三暮四的错误呢?
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上,也经常会遇到上述情况。企业中有些员工恪尽职守、秉公行事,暂被称作“人民”;有些员工具备一定素质、善于开拓创新,暂被称作“人才”;有些员工工作出色、具有责任心及感召力,暂被称作“人物”;还有些员工工作表现一般,但很会处理人际关系,暂被称作“人精”。对待“人民”,领导者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,做到赏罚分明;对待“人才”,除了基本的物质薪酬,还要给予具备量化标准的晋升机制;对待“人物”,领导者更要注重对其培养,给予其充分发挥能力的平台;而对待“人精”,领导者则要用自身的“大智慧”使用好猴子身上的“小聪明”。
在管理上,人才与庸才的区别,很多时候在于对所领导员工的把握上,在于谁的眼光更为长远。方法其实不复杂:通过一些实际的“诱惑”来考验,便可区别出哪些人适合做服从管理的普通职工,哪些人则是德才兼备的准人才。像上文中的猴子一样,只贪图短期利益者、面对风险东张西望者,即所谓取小利之人;而能与企业同呼吸、共命运,不计个人一时之得失者方为企业首选人才!
原文赏析
狙公赋芋,曰:“朝三而暮四”众狙皆怒。曰:“然则朝四而暮三”众狙皆悦。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,亦因是也。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,是之谓两行。
——齐物论第二